为什么甘肃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还没有转换为财富优势?
为什么甘肃那么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还没有转换为财富优势?
甘肃已发现矿种158种,已发现矿产地3500余处,已有E级以上储量矿产地1500余处,已有大中型矿床180余处,保有储量居全国前10位矿种数51种,保有储量居全国前5位矿种数32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矿种数11种(镍、钴、铂、钯、铱、铑、锇、钌、硒、铸型粘土、饰面用蛇纹岩)。 有色金属矿产是优势矿产,其种类较多,探明和保有储量、产量等在全国都占有极为重要地位。贵金属、黑色金属、稀有稀散金属、非金属等矿产也有较大潜力。 镍钴矿:拥有储量占世界第三位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矿床,伴生钴、铂族、硒、碲等十几种有益矿产,金川是全国最主要的镍钴原料供应基地。在敦煌—金川一带及北山地区有众多的超基性岩体,目前已发现一些重要找矿线索,显示该区有找铜镍矿及其伴生矿产的潜力。 铅锌矿:主要分布在陇南西成铅锌矿田和白银铜多金属矿田。全省有大型矿床7处、中型6处,保有储量居全国位数:铅矿第六位,锌矿第三位。大中型矿床中有7个已开发。在西成铅锌矿田和白银小铁山铅锌矿区其远景储量尚可增加已探明储量的60—100%,祁连山和北山等地区的铅锌矿仍有相当的资源潜力。 铜矿:已有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5处,保有储量居全国第四位。预测储量可使目前的探明储量翻一番,预测远景区除已知铜矿深部及近外围外,还有肃南地区、文县—康县地区及北山地区。 钨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七,主要分布在肃北县塔儿沟、红尖兵山(以黑钨矿为主)和肃南县小柳沟(以白钨矿为主)。其中塔儿沟钨矿储量为我国西北,乃至北方最大的钨矿。祁连山和北山地区还有找矿潜力。 锑矿: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五位。主要分布于陇南地区西和县崖湾大型锑矿床,小规模开采。在西秦岭和祁连山地区锑矿资源还很有潜力。 金矿:现有大型金矿5处、中型金矿12处。主要分布于西秦岭、北山、祁连山地区。保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金矿勘查和开发近十几年发展较快,目前全省黄金年产量已占全国第六位。金矿资源潜力仍然十分可观。 银矿:由于地质工作程度较低,目前发现和探明储量的基本是伴生银矿,保有储量占全国第八。全省银的异常和找矿线索很多,找矿潜力极为巨大。黑色金属中铬、钒等矿产在祁连山、北山有较大的资源潜力。 非金属中红柱石、重晶石等矿产也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开发潜力。 甘肃省的矿产资源潜力巨大,勘查 开发前景广阔。 但是,身居大陆内部。交通运输由于受狭长地形的限制,以及周边省市的经济都欠发达,自身消耗的矿产资源量也很低,都导致矿产资源没有转化成财富。发展较好的如:金昌市——铜资源和镊资源的开发利用较好,其他发展并不很充分。
满意请采纳
甘肃的特产是什么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资源总量为4544.02万公顷,人均占有量2公顷,居全国第5位;除沙漠、戈壁、沼泽、石山裸岩、永久积雪和冰川等难以直接利用的土地外,尚有2731.41万公顷土地可用于生产建设,占土地总面积的60.11%。各种林地资源面积396.65万公顷,有白龙江、洮河、祁连山脉、大夏河等地的成片原始森林,森林中的野生植物达4000余种,其中有连香树、水青树、杜仲、透骨草、五福花等珍贵植物;野生动物中列入国家稀有珍贵动物的达54个种或亚种,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野马、野骆驼、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等。各类草地资源面积1575.29万公顷,占土地资源总面积的34.67%,其中天然草地1564.83万公顷,占草地总面积的99.34%,是中国主要的牧业基地之一。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724.15万千瓦,居全国第10位,可能利用开发容量1068.89万千瓦,年发电量492.98亿千瓦小时。矿产资源种类多而储量丰富。能源矿产中,煤、石油、油页岩、天然气、地热水均有储量,仅煤炭就包括了无烟煤、一般用煤、焦煤、褐煤等几大类;黑色金属有铁、锰、钒、铬等及冶金辅助原料矿产熔剂灰岩、熔剂白云岩等14种,大部分已探明储量,铬铁矿、钒矿、菱镁矿及铸型用粘土等储量在中国居前5位;有色金属矿产包括了有色金属、贵金属、稀有金属和分散元素矿产共28种已探明了储量,其中铜、镍、钴、铅、锌、锑、铂族、硒和碲等矿产是甘肃的优势矿产;此外尚有硫、磷、蛇纹岩、芒硝等非金属化工原料矿产9种和石棉、白云母、石膏、石灰岩等非金属建材原料矿产14种均已探明了储量。
甘肃农业经济中种植业居突出地位,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糜子、胡麻、油菜籽、甜菜、棉花、大麻、烟叶、当归、党参等,此外还有各种蔬菜瓜果种植栽培,形成了种类繁多、布局合理的种植体系,很多产品已成为甘肃省的名优特产,如河西甜菜(含糖率居全国第二位)、敦煌长绒棉、山丹油菜籽、兰州水烟、黑瓜籽、天水花牛苹果、秦安蜜桃、岷县当归、纹党、潞党等。畜牧业是仅次于种植业的农业经济部门,畜禽品种齐全,大家畜有马、牛、驴、骡、骆驼,小畜禽有猪、羊、鸡、兔等,有28个优良畜禽品种,其中河曲马、山丹马、岷县黑裘皮羊、合作猪、静宁鸡、甘肃双峰驼等是闻名中国的优良畜种。随着多种经济的发展,利用2万余公顷宜养鱼水面发展了渔业生产,共养殖100多个鱼种,其中红鳟鱼、细鳞鲑、大鲵、甲鱼、黄河鲤鱼、鸽子鱼、石花鱼为名优特水产品。依靠省境森林资源和宜林土地资源积极发展林业生产,形成了以用材林、防护林、特用林、经济林、薪炭林为结构,以冷杉、云杉、油松、华山松、栎类林、杨桦林等为优势种的林业生产体系,活立木总蓄积量1.74亿立方米。工业是甘肃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利用丰富的优势资源,重点发展了基础工业,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轻重工业协调配合,包括煤炭、石油、电力、冶金、机械、化学工业、建材、森林、食品、纺织、造纸等十几个部门在内的生产体系,已成为中国有色金属、电力、石油化工、石油机械制造和建筑材料的重要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