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包括什么?
一、金属包括什么?
2、金属有几种分类方法:
冶金工业分类法: 黑色金属:铁、铬、锰三种 有色金属:铝、镁、钾、钠、钙、锶、钡、铜、铅、锌、锡、钴、镍、锑、汞、镉、铋、金、银、铂、钌、铑、钯、锇、铱、铍、锂、铷、铯、钛、锆、铪、钒、铌、钽、钨、钼、镓、铟、铊、锗、铼、镧、铈、镨、钕、钐、铕、钆、铽、镝、钬、铒、铥、镱、镥、钪、钇、钍。
还可以把金属分为:
金属钕
常见金属:如铁、铝、铜、锌等 稀有金属:如锆、铪、铌、钽等;
1.轻金属。密度小于4500千克/立方米,如铝、镁、钾、钠、钙、锶、钡等。
2.重金属。密度大于4500千克/米3,如铜、镍、钴、铅、锌、锡、锑、铋、镉、汞等。
3.贵金属。价格比一般常用金属昂贵,地壳丰度低,提纯困难,如金、银及铂族金属。
4.准金属元素。性质价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如硅、硒、碲、砷、硼等。
5.稀有金属。包括稀有轻金属,如锂、铷、铯等; 6.稀有难熔金属,如钛、锆、钼、钨等;
7.稀有分散金属,如镓、铟、锗、铊等;
8.稀土金属,如钪、钇、镧系金属;
9.放射性金属,如镭、钫、钋及阿系元素中的铀、钍等。
二、金属是什么????????
金属
[编辑本段]学术分类名词
[metal(s)]
jīn shǔ
定义: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对可见光强烈反射的结果),富有延展性及导热性、导电性的这一类物质。
扩展:
1、金属中延展性最好的是Au,导电好的依次是Ag、Cu、Au、Al;
2、金属有几种分类方法:
冶金工业分类法:
黑色金属:铁、铬、锰三种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铁、铬、锰以外的全部金属。
根据密度分类法:
轻金属:(密度小于4.5g/cm3):钾、钠、钙、镁、铝等
重金属:(密度大于4.5g/cm3):锌、铁、锡、铅、铜等
还可以把金属分为:
常见金属:如铁、铝、铜、锌等
稀有金属:如锆、铪、铌、钽等;
金属的基本特性
金属材料性能为更合理使用金属材料,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掌握各种金属材料制成的零、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应具备的性能(使用性能)及其在冷热加工过程中材料应具备的性能(工艺性能)。
材料的使用性能包括物理性能(如比重、熔点、导电性、导热性、热膨胀性、磁性等)、化学性能(耐用腐蚀性、抗氧化性),力学性能也叫机械性能。
材料的工艺性能指材料适应冷、热加工方法的能力。金属材料比表面积研究是非常重要的,金属材料的比表面积检测数据只有采用BET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才是真实可靠的,国内目前有很多仪器只能做直接对比法的检测,现在国内也被淘汰了。目前国内外比表面积测试统一采用多点BET法,国内外制定出来的比表面积测定标准都是以BET测试方法为基础的,请参看我国国家标准(GB/T 19587-2004)-气体吸附BET原理测定固态物质比表面积的方法。比表面积检测其实是比较耗费时间的工作,由于样品吸附能力的不同,有些样品的测试可能需要耗费一整天的时间,如果测试过程没有实现完全自动化,那测试人员就时刻都不能离开,并且要高度集中,观察仪表盘,操控旋钮,稍不留神就会导致测试过程的失败,这会浪费测试人员很多的宝贵时间。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测试仪产品,才符合测试仪器行业的国际标准,同类国际产品全部是完全自动化的,人工操作的仪器国外早已经淘汰。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分析仪产品,将测试人员从重复的机械式操作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工作强度,培训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真正完全自动化智能化比表面积测定仪产品,大大降低了人为操作导致的误差,提高测试精度。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试仪是真正能够实现BET法检测功能的仪器(兼备直接对比法),更重要的F-Sorb 2400比表面积测试仪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完全自动化智能化的比表面积检测设备,其测试结果与国际一致性很高,稳定性也很好,同时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测试结果精确性。
三、金属的定义是什么?
辞海》中的“金属”条目曰:“具特有光泽而不透明(对可见光强烈反射的结果),富有展性、延性及导热性、导电性的这一类物质。”
在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中,左下角绝大部分是金属的领域,仅右上角才是非金属的地盘。在人类至今认识的109种化学元素中,非金属只有22种,而金属占了近80%。这些金属在常温常压下,都是具有光泽而不透明的固体(除汞外),与上述的金属定义相符合,它们与非金属之间存在着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可是,在非常温、常压下,金属与非金属之间,是否仍然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呢?
科学家发现,金属元素的许多特点,如坚硬、有光泽、致密、敲击时铿锵作声等,也是当代许多陶瓷所共有的特性,它们已不是金属的“专利”了。可是至今为止,金属的定义中还保留着一个“避难所”——电的良导体。
如今,这唯一的“避难所”也巳摇摇欲坠。科学家们已合成了许多种称作“分子金属”的物质,这些“分子金属”具有长长的链式分子,能象金属那佯导电。不过,目前这些“分子金属”还只能在一个方向上导电,而不能象金属那样在三个方向上导电。但是,科学家们正致力于合成具有三维导电能力的“分子金属”。一旦研制成功,金属的最后“避难所”也将彻底崩溃。
金属与非金属之间的那条“楚河汉界”正在日益消失。在一定的条件下(主要指温度和压力),金属和非金属是能够互相转化的。在临界密度之下,电子属于特定的原子,并不显示金属性;而在临界密度以上,电子便自由了,出现了金属所具有的自由电子的“海洋”。例如,在硅中掺入少量的磷,尽管是两种非金属,但只要在外界温度低于0.003K,电流照样能在其中通行无阻。又如,在固体物理学界身价倍增的超导材料——铱钡铜氧化物,它的真实面目却是一种陶瓷,而并非人们想象中的金属,这正是金属与非金属界线消失的一大明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