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金属的晶间腐蚀?
一、什么是金属的晶间腐蚀?
答:在金属晶界上或其邻近区域发生剧烈的腐蚀,而晶粒的腐蚀则相对很小,这种腐蚀称为晶间腐蚀。腐蚀的后果是晶粒脱落,合金碎裂,设备损坏。晶间腐蚀是由于晶界区某一合金元素的增多或减少而使晶界非常活泼而导致腐蚀。 晶间腐蚀的两种特殊形态;
(1)焊缝腐蚀:焊缝腐蚀是由焊接导致的一种晶间腐蚀,它发生在离焊缝稍有一些距离的母材上,腐蚀区呈带状。
(2)刀线腐蚀:稳定奥氏体不锈钢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铌或钛没有和碳化合,仍然由铬与碳化合而沉淀引起晶间腐蚀。
这种腐蚀是由于稳定的奥氏体不锈钢在紧挨焊缝的两侧,发生一条仅几个晶粒宽的晶间腐独窄带,其余部分没有腐蚀,由于其外形如刀切的线,故称之为刀线腐蚀。
二、什么是晶间腐蚀?
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邻近区域发展,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 这种腐蚀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削弱,严重时可使机械强度完全丧失。例如遭受这种腐蚀的不锈钢,表面看起来还很光亮,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破碎成细粒。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所以廷民设备的突然破十,它的危害性很大。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都是晶间腐蚀敏感性高的材料。在受热情况下使用或焊接过程都会造成晶间腐蚀的问题。以晶间腐蚀为起源,在应力和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可使不锈钢、铝合金等诱发晶间应力腐蚀,所以晶间腐蚀有时是应力腐蚀的先导。 在通常腐蚀条件下,钝化合金组织中的晶界活性不大,但当它具有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时,晶间活性很大,即晶格粒与晶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这主要是合金在受热不当时,组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所以晶间腐蚀是一种由组织电化学不均匀性引起的局部腐蚀蚀。此外晶界存在杂质时,在一定介质也也会引起晶间腐蚀。
三、奥氏体晶间腐蚀温度区间?
奥氏体不锈钢以来,发现这类钢焊接后,温度为450℃~800℃的热影响区在许多介质中产生晶间腐蚀。
这些介质主要是热的浓度为50%~65%的硝酸,含铜盐和氧化铁的硫酸溶液、热有机酸等。
后来发现这类钢在450℃~800℃工作,或在该温度下进行时效处理(或保温或缓慢冷却)时,也会得到由于焊接加热的同样效果。
这种时效处理会导致不锈钢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所以又称敏化处理。而把容易引起晶间腐蚀的温度区间450℃~800℃称为敏化温度。
四、晶间腐蚀什么意思?
晶间腐蚀是指在晶粒的边界处发生的腐蚀现象。在金属结构中,晶粒之间有明显的晶界,如果金属材料受到某些腐蚀性环境的侵蚀,这些环境会在晶界处聚集并腐蚀金属,使晶间膜层(即晶界处的薄膜或者氧化物),被腐蚀或变薄,从而导致材料的破裂和失效。
晶间腐蚀是一种致命性腐蚀,容易使金属材料失效,特别是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下,晶间腐蚀现象更容易发生。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采取一些防止晶间腐蚀的措施,例如改进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设计合理的结构和表面处理等,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五、晶间腐蚀的相关标准?
国内和国际上现有关于晶间腐蚀的试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GB/T 4334.(1~5)—200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根据不同材料敏感性选择相应标准)
GB/T 15260—1994《镍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 21433-2008《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CB/T 3949-2001 《船用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ASTM G28 - 02(2008)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Detecting Susceptibility to Intergranular Corrosion in Wrought, Nickel Rich, Chromium Bearing Alloys (中文名称:《锻造高镍铬轴承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检查用标准试验方法》
GB/T 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HG/T 3173-2002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鈅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六、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1)晶腐试验方法很多,采用的方法应满足使用的温度和介质要求。
(2)选择的不锈钢材料是否能耐所选用的晶腐方法。
(3)钢号一致,还应分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如现在sus316l很普遍,但只有日本,美国的316l才能通过休氏试验。
(4)如果是设计单位提出的晶腐试验方法,则应按其要求做。
(5)晶腐试验的溶液浓度要准确,最好经过标定。
(6)反应温度和时间应严格控制。
七、不锈钢晶间腐蚀验收标准?
GB/T 4334.(1~5)—2000不锈钢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根据不同材料敏感性选择相应标准)
GB/T 15260—1994《镍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试验方法标准》
GB/T 21433-2008《不锈钢压力容器晶间腐蚀敏感性检验》
CB/T 3949-2001 《船用不锈钢焊接接头晶间腐蚀试验方法》 (中文名称:《锻造高镍铬轴承合金晶间腐蚀敏感性的检查用标准试验方法》
GB/T 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
HG/T 3173-2002 《尿素级超低碳铬镍鈅奥氏体不锈钢晶间腐蚀倾向试验》
八、晶间腐蚀试验方法有哪些?
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很多,这些试验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各不相同,不同助试验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不锈钢、合金及不同的环境介质,因此,正确地、合理地选择品间腐蚀试验方法极为重要.
九、晶间腐蚀试验方法的原理?
其原理是采用可使金属的腐蚀电位处在恒电位阳极极化曲线特定区间的各种试验溶液,利用金属的晶粒和晶界在该电位区间腐蚀电流的显著差异加速显示晶间腐蚀。
不锈钢、铝合金等的晶间腐蚀试验方法在许多国家均已标准化。各标准对试验细节均有详细规定
十、冷轧热轧需要做晶间腐蚀吗?
不需要。
晶间腐蚀是局部腐蚀的一种。沿着金属晶粒间的分界面向内部扩展的腐蚀。主要由于晶粒表面和内部间化学成分的差异以及晶界杂质或内应力的存在。
晶间腐蚀破坏晶粒间的结合,大大降低金属的机械强度。而且腐蚀发生后金属和合金的表面仍保持一定的金属光泽,看不出被破坏的迹象,但晶粒间结合力显著减弱,力学性能恶化, 不能经受敲击,所以是一种很危险的腐蚀。
通常出现于黄铜、硬铝合金和一些不锈钢、镍基合金中。不锈钢焊缝的晶间腐蚀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