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舒城气候特征?
一、六安舒城气候特征?
北亚热带季风气喉,雨水充沛,春暖夏凉,四季分明。
二、六安到舒城多远?
驾车路线:全程约56.4公里
起点:六安站
1.六安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130米,右前方转弯
2) 行驶190米,左前方转弯
3) 行驶50米,右转进入G312
2.沿G312行驶2.1公里,右前方转弯进入X005
3.沿X005行驶51.4公里,右转进入S317
4.沿S317行驶220米,左转进入梅河路
5.舒城县内驾车方案
1) 沿梅河路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梅河路
2) 沿梅河路行驶40米,过左侧的邮政大厦约70米后,在第2个出口,直行进入梅河路
3) 沿梅河路行驶960米,过右侧的万盛百货,左转
4) 行驶10米,到达终点
终点:舒城县
三、六安舒城属于裕安区么?
不是的。舒城县,隶属于安徽省六安市,位于安徽省中部、长三角腹地、巢湖之滨,江淮之间、合肥近郊。是合肥、六安、安庆三市交汇处。介于东经116°26'—117°15'、北纬31°01'—31°34'之间,东西长86千米、南北宽49.5千米,总面积2100平方千米。[34][1]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舒城县常住人口697250人[31]。
舒城是中国龙文化发源地之一,全国十三家梁祝文化发祥地之一。古代有西汉羹吉候刘信、教育家文翁,三国吴军统帅周瑜,宋代大画家李公麟,明代刑部尚书郑时、吏部尚书秦民悦,近代有被周总理誉为共产党初期情报战线“三杰”之一胡底、国家政治经济学界泰斗陶因等。
四、六安舒城玩水的地方?
1. 黄山清泉度假村:位于舒城县境内,拥有清澈的泉水和美丽的环境。度假村内有泳池、水上乐园和瀑布等水上项目,是一个休闲嬉水的好地方。
2. 七里渡水上乐园:位于舒城县七里渡风景区内,有供游泳和嬉水的水库,还有漂流、水上秋千等项目,适合一家人一起享受水上娱乐。
3. 万亩荷花湖:这是一个浪漫的湖泊,水面上盛开着漂亮的荷花。你可以租船在湖上划船,欣赏荷花的美丽,亦可在湖边散步欣赏风景。
4. 瑶安温泉:这是一个集温泉和水上乐园于一体的场所。你可以在温泉里放松身心,享受泡温泉的乐趣,还有水上滑梯等项目供玩耍。
除了以上几个地方,舒城县还有一些自然溪流和水库,可以找一个适合的地方,在清澈的溪水中玩水嬉戏。记得合理安排行程,确保自己的安全,并且遵守当地的规定和注意事项。
五、舒城属于合肥还是六安?
舒城县属于六安市。六安市位于安徽西部,大别山北麓,俗称“皖西”,是大别山区域中心城市。现辖金安、裕安两区和寿县、霍邱、金寨、霍山、舒城五县,以及省级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叶集改革发展试验区。
六、六安在哪可以做到舒城?
从六安市客运南站坐汽车到舒城,全程为 59公里:六安到舒城汽车班次详细说明车次40000车型中型普通始发站客运南站终点站舒城始发时间6:30到达时间全程长59票价13.00途经地点舒城直达(流水班)
七、从舒城到六安要多久?
自己开车2个小时左右,座客车要经过六安转车。路线:舒城-(省道)——六安(312国道)-叶集
八、六安舒城有什么大学吗?
六安舒城广播大学 ,六安舒城广播大学创建于1979年 2月 ,是全省唯一一所以 远程教育为主 ,培养职业性应用性人才省属公办 本科高等学校,学校实行省校市分校,县工作站三级办学,省校设与合肥 九华山路3号和桐城南路375号,398号三个校区,占地86亩 ,校舍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学生宿舍1万平方米。
九、六安舒城十大特产?
皖西白鹅、龙舒贡席、舒城小兰花。
皖西白鹅,主产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占85%),是中国优良的中型鹅种,具有适应性强、觅食力强、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素有“世界珍禽”和“世界羽绒之最”的美誉。皖西白鹅年饲养量约5000万只,不但有鹅肉、鹅肝、羽毛绒等产品,还滋养了吴山贡鹅、大别山鹅火锅等餐饮品牌。
舒城小兰花,地标产品,历史名茶,创制于明末清初,是舒城茶叶的典范,因其冲泡后形如兰花开放、且具兰花清香而得名。舒城小兰花,与岳西翠兰、桐城小花一样,同属于皖西兰花茶品系,具有茶叶整壮、色泽翠绿、毫锋显露,冲泡后成朵直立杯中,汤色明净绿黄、兰花香味持久、入口浓醇回甘的优点;
龙舒贡席,又叫舒城舒席,简称舒席,是传统竹编工艺品,是安徽传统名特产品,至今已500余年历史。据悉,明代天顺年间,明英宗朱笔御批“顶山奇竹,龙舒贡席”,龙舒贡席由此得以名扬天下。龙舒贡席,篾丝细密,柔软光洁,凉爽消汗,不腐不蛀,可折可卷,携带方便,夏季少不了它;
十、舒城属于六安的哪个区?
舒城是六安市下辖的一个县,不属于哪个区。
当前六安市下辖四县三区,分别是霍邱县、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金安区、裕安区和叶集区。其中舒城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大别山东北麓、江淮之间。东邻庐江,西连岳西、霍山,南界桐城、潜山,北毗金安、肥西,是合肥近邻,长三角纵深腹地,合肥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省会辐射西南的联接带,历来就有“五省要冲,七省通衢,江淮腹地,皖中咽喉”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