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冶炼炉渣选矿,选铅、锌矿?
一、铅冶炼炉渣选矿,选铅、锌矿?
炉渣选矿工艺技术,选铅锌矿根据矿物性质做选矿试验分析下,根据试验结果设计相应的选矿工艺流程
二、铅锌矿回收率公式?
在选矿中,得到的某一产品的重量与原矿重量的百分比,称为该产品的产率;
在选矿流程中,也可以通过产品的品位计算精矿产率:
精矿产率=(原矿品位α-尾矿品位θ)÷(精矿品位β-尾矿品位θ)
选矿回收率有实际回收率与理论回收率两种:
实际回收率=[(实际精矿数量(吨)×精矿品位)÷(原矿处理量(吨)×原矿品位)]×100%
理论回收率=[β(α-θ)÷α(β-θ)]×100%式中符号同前
一般理论回收率要高于实际回收率,但不会差别太大。选矿厂两种回收率都用,根据二者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掌握选矿中的不正常情况。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问。
三、铅锌矿浮选尾矿有价值吗?
铅锌矿浮选尾矿的价值是一个相对复杂的问题。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尾矿中可能还含有一些未被充分提取的铅、锌等有价值的矿物,因此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然而,尾矿的处理和利用往往受到技术、环保、成本等多重因素的制约。
例如,尾矿中的矿物含量可能较低,提取成本较高;同时,尾矿的处理也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因此,是否有价值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技术研究和试验来确定尾矿的利用价值,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四、铅锌矿是怎么形成的?
铅是人类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较早的金属之一。它是最软的重金属,也是比重大的金属之一,具蓝灰色,硬度1.5,比重11.34,熔点327.4℃,沸点1750℃,展性良好,易与其他金属(如锌、锡、锑、砷等)制成合金。 锌从铅锌矿石中提炼出来的金属较晚,是古代7种有色金属(铜、锡、铅、金、银、汞、锌)中最后的一种。锌金属具蓝白色,硬度2.0,熔点419.5℃,沸点911℃,加热至100~150℃时,具有良好压性,压延后比重7.19。锌能与多种有色金属制成合金或含锌合金,其中最主要的是锌与铜、锡、铅等组成的黄铜等,还可与铝、镁、铜等组成压铸合金。 铅锌用途广泛,用于电气工业、机械工业、军事工业、冶金工业、化学工业、轻工业和医药业等领域。此外,铅金属在核工业、石油工业等部门也有较多的用途。 一、矿物原料特点 铅锌在自然界里特别在原生矿床中共生极为密切。它们具有共同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十分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有类似的外层电子结构,都具有强烈的亲硫性,并形成相同的易溶络合物。它们被铁锰质、粘土或有机质吸附的情况也很相近。铅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15×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砂岩7×10-6、碳酸盐岩9×10-6、页岩20×10-6。锌在地壳中平均含量约为80×10-6,在有关岩石中平均含量:玄武岩105×10-6、花岗岩中60×10-6、砂岩16×10-6、碳酸盐岩20×10-6、页岩95×10-6。 目前,在地壳上已发现的铅锌矿物约有250多种,大约1/3是硫化物和硫酸盐类。方铅矿、闪锌矿等是冶炼铅锌的主要工业矿物原料。 二、矿石工业要求 尽管现在已发现有250多种铅锌矿物,但可供目前工业利用的仅有17种。其中,铅工业矿物有11种,锌工业矿物有6种,以方铅矿、闪锌矿最为重要。还有菱锌矿、白铅矿等。 矿石工业类型,以矿石自然类型为基础,按矿石氧化程度可分为硫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氧化矿石(铅或锌氧化率>30%)、混合矿石(铅或锌氧化率10%~30%);按矿石中主要有用组分可分为:铅矿石、锌矿石、铅锌矿石、铅锌铜矿石、铅锌硫矿石、铅锌铜硫矿石、铅锡矿石、铅锑矿石、锌铜矿石等;按矿石结构构造,可分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角砾状矿石、条带状矿石、细脉浸染状矿石等。 为适应我国铅锌矿地质勘探工作和矿山生产建设的需要,地质矿产部和冶金工业部根据我国铅锌矿产资源状况和采选冶技术条件,于1983年联合制定并颁布《铅锌矿地质勘探规范》(试行),制定了铅锌矿一般工业指标,普查勘探中用于评价矿床有否工业价值。 三、矿业简史 中华民族的祖先对铅锌矿的开采、冶炼和利用曾做出过重要贡献。中国古代“铅”写作“钅公”。商代(公元前16~前11世纪)中期在青铜器铸造中已用铅,西周(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的铅戈含铅达99.75%。在古代,铅往往被加入铜中成为合金化金属,还用来制作铅白、铅丹等。古代炼铅的原料有两类,一类是氧化铅,以白铅矿为主,另一类是硫化矿,以方铅矿为主。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有叙述含银硫化铅矿的冶炼方法。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提到当时开采的三种铅锌矿物,一种是“银矿铅”,系指与辉银矿等共生的方铅矿;另一种是“铜山铅”,系指含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的多金属矿;还一种是“草节铅”,可能是指结晶粗大的方铅矿。 由于铅矿中多含有银,古代为了提取白银,因此大量开采并冶炼铅。 中国是最早发明炼锌的国家。古代称锌为“倭铅”。炼锌,据史料记载至迟在10世纪的五代就已能冶炼。贵州赫章志上即有该县妈姑地区在五代后汉高祖天福年间(公元947年)开始炼锌的记载。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有叙述,用炉甘石作原料,用坩埚冶炼,书中附有图。 明、清时锌主要用配制黄铜,供铸钱及制造各种器皿用。约在17世纪初开始向欧洲出口锌锭。1745年从广州装运锌锭的一艘船在瑞典哥德堡触礁沉没,1872年被打捞起一部分锌锭,经分析锌含量达98.99%,可见当时中国冶炼锌的水平是相当高的。 中国古代不仅对铅锌的冶炼和利用有重要创举,而且很早就认识了铅锌矿的产出分带性。在《管子·地数篇》中就记载“上有陵石者,下有铅锡赤铜”,“上有铅者,其下有银”。当代许多铅锌矿床的勘查有不少的矿区都是通过古矿硐和冶炼炉渣遗址等发现的。 近百年来,在旧中国时期铅锌业基础薄弱,只有几个规模小的矿山和工厂,采矿、选矿、冶炼基本上土法生产,最高年产量,铅8900t、锌7100t。新中国成立后,铅锌业发展很快。经过40多年来的大规模地质勘查,探明了丰富的铅锌矿产资源,建设了一大批国营大中型铅锌矿山和冶炼厂,形成了较大的采选冶生产能力,产量居于世界前列。1996年铅精矿(金属含量,下同)产量64.3万t,锌精矿(金属含量,下同)产量112.1万t。铅锌金属产量(含矿产产量和杂产产量):铅70.6万t,居世界第2位;锌118.4万t,居世界第1位。现在不仅满足国内需求,而且还出口铅锌产品,成为世界铅锌生产大国之一。
五、氧化铅锌的选矿技术?
主要包括硫化浮选、脂肪酸直接浮选和螯合剂捕收剂浮选等方法。
硫化浮选是处理氧化铅锌矿的主要方法,分为硫化-胺法和硫化-黄药法两种。硫化-黄药浮选是将氧化锌矿物经硫化钠硫化后,添加硫酸铜作为活化剂,采用高级黄药类捕收剂进行浮选,适于处理氧化铅矿物。硫化-胺法浮选则是将氧化锌矿物经硫化钠硫化后,采用脂肪胺类捕收剂进行浮选,适于处理含易泥化脉石的氧化锌矿,但其工艺流程复杂,需要脱泥设备,且需在大量硫酸清洗活化的条件下才能实现。
脂肪酸直接浮选主要用于处理含硅质脉石或泥质脉石矿物的氧化锌矿,但对含碳酸盐脉石矿物的氧化锌矿的浮选效果不理想,尤其是对含铁高的氧化锌矿矿石。脂肪酸类捕收剂也可用于反浮选去除碳酸盐和硫酸盐,以提高金属品位。
螯合剂捕收剂浮选因具有选择性高的优良捕收剂而得到广泛的关注,但由于其成本较高,难以实现广泛的推广。
此外,对于氧化锌矿,还可以采用湿法浸出技术,包括酸浸和氨浸两种工艺。酸浸是采用硫酸浸出高硅氧化锌矿,在矿浆pH值为5时进行絮凝脱硅,可以提高锌的浸出率。氨浸则是采用氨水浸出硫酸中和沉淀锌的工艺,可以从领新款中制备氧化锌和硫酸铵,可以提高锌矿中锌的回收率。
这些选矿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矿石的性质和选矿条件进行选择和优化。
六、铅锌矿中的铁元素对铅锌矿的影响?
铅锌矿中的铁元素对铅锌矿浮选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