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有哪些
一、重金属在水体中的污染特征有哪些
重金属离子 :主要来自农药、医药、仪表及各类有色金属矿山的废水,如汞、镉、铬、铅、砷等各种重金属离子毒物,它在水中比较稳定,是污染水体的剧毒物质。
重金属污染的主要特点:
污染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隐蔽性、无法被生物降解,并可能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在生物体内富集,甚至可转化为毒害性更大的甲基化合物,对食物链中某些生物产生毒害,或最终在人体内蓄积而危害健康.
重金属在水中的迁移转化:
1)机械迁移,即水流搬运
2)物理化学迁移,包括沉淀作用、吸附作用和氧化还原作用
3)生物迁移(生物富集作用),重金属随生物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和死亡等过程进行流动和迁移.
二、哪些行业污水会产生重金属污染
铅污染
是可在人体和动物组织中积蓄的有毒金属。主要来源于各种油漆、涂料、蓄电池、冶炼、五金、机械、电镀、化妆品、染发剂、釉彩碗碟、餐具、燃煤、膨化食品、自来水管等。它是通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体内与多种器官亲和,主要毒性效应是贫血症、神经机能失调和肾损伤,易受害的人群有儿童、老人、免疫低下人群。铅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浓度为0.16mg/L,用含铅0.1~4.4mg/L的水灌溉水稻和小麦时,作物中铅含量明显增加
镉污染
不是人体的必要元素。镉的毒性很大,可在人体内积蓄,主要积蓄在肾脏,引起泌尿系统的功能变化;镉主要来源有电镀、采矿、冶炼、燃料、电池和化学工业等排放的废水;废旧电池中镉含量较高、也存在于水果和蔬菜中,尤其是蘑菇,在奶制品和谷物中也有少量存在,镉能够取代骨中钙,使骨骼严重软化,骨头寸断,会引起胃脏功能失调,干扰人体和生物体内锌的酶系统,导致高血压症上升。易受害的人群是矿业工作者、免疫力低下人群。水中含镉0.1mg/L时,可轻度抑制地面水的自净作用,镉对白鲢鱼的安全浓度为0.014mg/L,用含镉0.04Mg/L的水进行灌溉时,土壤和稻米受到明显污染,农灌水中含镉0.007mg/L时,即可造成污染。
汞污染
汞及其化合物属于剧毒物质,可在人体内蓄积。主要来源于仪表厂、食盐电解、贵金属冶炼、化妆品、照明用灯、齿科材料、燃煤、水生生物等。血液中的金属汞进入脑组织后,逐渐在脑组织中积累,达到一定的量时就会对脑组织造成损害,另外一部分汞离子转移到肾脏。进入水体的无机汞离子可转变为毒性更大的有机汞,由食物链进入人体,引起全身中毒作用;易受害的人群有女性,尤其是准妈妈、嗜好海鲜人士;天然水中含汞极少,一般不超过0.1μg/L。
砷污染
是人体的非必需元素,元素砷的毒性极低,而砷的化合物均有剧毒,三价砷化合物比其它砷化合物毒性更强。砷通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接触进入人体,如摄入量超过排泄量,砷就会在人体的肝、肾、肺、子宫、胎盘、骨骼、肌肉等部位蓄积,与细胞中的酶系统结合,使酶的生物作用受到抑制失去活性,特别是在毛发、指甲中蓄积,从而引起慢性砷中毒,潜伏期可达几年甚至几十年,慢性中毒有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皮肤病变等。砷还有致癌作用,能引起皮肤癌,在一般情况下,土壤、水、空气、植物和人体都含有微量的砷,对人体不会构成危害。主要来源于采矿、冶金、化化学制药、玻璃工业中的脱色剂、各种杀虫剂、杀鼠剂、砷酸盐药物、化肥、硬质合金、皮革、农药等;危害的人群有农民、家庭主妇、特殊职业工人群体。地面水中含砷量因水源和地理条件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淡水为0.2~230μm/L,平均为0.5μm/L,海水为3.7μm/L。
铬污染
主要来源于劣质化妆品原料、皮革制剂、金属部件镀铬部分,工业颜料以及鞣革、橡胶和陶瓷原料等;如误食饮用,可致腹部不适及腹泻等中毒症状,引起过敏性皮炎或湿疹,呼吸进入,对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引起咽炎、支气管炎等。水污染严重地区居民,经常接触或过量摄入者,易得鼻炎、结核病、腹泻、支气管炎、皮炎等。
三、污染土壤和水源的重金属都有哪些
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主要来自农药、废水、污泥和大气沉降等,如汞主要来自含汞废水,镉、铅污染主要来自冶炼排放和汽车废气沉降,砷则被大量用作杀虫剂、杀菌剂、杀鼠剂和除草剂。
对水质产生污染的重金属主要有汞、镉、铬、铅、钒和钴等。其中以汞的毒性最大,镉次之。此外,砷虽然不属于金属,但由于其毒性,故也将其归为重金属污染。
金属在人体内能和蛋白质及各种酶发生强烈的相互作用,使它们失去活性,也可能在人体的某些器官中富集,如果超过人体所能耐受的限度,会造成人体急性中毒、亚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对人体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例如,日本发生的水俣病(汞污染)和骨痛病(镉污染,等公害病,都是由重金属污染引起的。
四、哪些地方水被重金属污染
答:
【1】有色金属冶炼厂的污水排放是主要污染源;
【2】颜料厂、油漆厂的污水排放
五、污水池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有哪些?
污水池中常见的有毒物质有哪些?
污水处理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环境保护措施之一。然而,污水中含有各种有毒物质,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构成潜在威胁。本文将介绍污水池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并探讨其危害和处理方法。
一、重金属类有毒物质
重金属是污水中常见的有毒物质之一。其中,铅、汞、镉、铬等重金属元素对人体和环境具有较大的危害。这些重金属物质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城市排水系统中的污染物。
这些重金属物质在污水中的存在会对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同时也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例如,铅和汞可以积累在食物链中,长期摄入会导致中毒和神经系统损害。因此,对于污水中的重金属物质,必须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如化学沉淀、离子交换和膜分离等技术。
二、有机物类有毒物质
除了重金属,污水中还存在着各种有机物类有毒物质,如苯、甲苯、氯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这些有机物物质主要来自于工业废水、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以及生活污水中的有机废弃物。
有机物类有毒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死亡和人体慢性中毒等。因此,对于污水中的有机物类有毒物质,需要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如生物降解、活性炭吸附和氧化等技术。
三、微生物类有毒物质
除了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水中还存在着各种微生物类有毒物质,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这些微生物物质主要来自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的细菌和病原体。
微生物类有毒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传染病的传播和感染。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消毒和灭菌措施,如紫外线消毒、臭氧氧化和氯消毒等技术。
综上所述,污水池中常见的有毒物质包括重金属类、有机物类和微生物类物质。这些物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具有潜在的危害。因此,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必须采取适当的处理方法,以确保水体的安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