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怎么样?
一、15-5ph沉淀硬化不锈钢怎么样?
15-5PH不锈钢
名称:沉淀硬化型不锈钢
标准:AISI、ASTM
型号:15-5PH
UNS编号:S15500
●15-5PH特性及应用:
15-5PH是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加工工艺性好,力学性能优良,耐一般腐蚀环境,强度好,韧性和延展性、硬度和耐腐蚀性能与304不锈钢一样好。15-5PH可能用于解决或热处理条件获得治疗各种性能。可以在各种可达到的条件下进行加工,然而在H1150M这种条件下可以有最好的使用寿命。 应用领域:航空航天、飞机零件、部件制造高压阀门等腐蚀环境、槽、紧固件、设备和装备。
●15-5PH化学成分①:
碳 C:≤0.07
锰 Mn:≤1.00
硅 Si:≤1.00
铬 Cr:14.0~15.5
镍 Ni②:3.5~5.5
磷 P:≤0.04
硫 S:≤0.03
铜 Cu:2.5~4.5
铌+钽 Nb+Ta:0.15~0.45
注:①单一的数值除另有注明者外,均为最高值;②用于某些制管工艺时,有些型号奥氏体不锈钢的含镍量必须稍高于表内所示数值。
二、沉淀硬化处理什么意思?
沉淀硬化处理是指在金属材料经过加热、冷却等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极细小颗粒沉淀到材料晶界上,从而强化材料的方法。1.沉淀硬化处理可以通过固溶态时将耐热合金或不锈钢材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中的合金元素溶解在基底金属中,并在快速冷却的情况下生成一定量的沉淀相,实现对材料硬度和机械性能的提高。2.沉淀硬化处理减少晶界的弯曲、影响纵波和横波的传递,增强了晶界对位错的阻挡作用,从而提高了材料的耐热性和强度。3.沉淀硬化处理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化工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提升了材料的性能和载荷能力,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三、沉淀硬化和回火一样吗?
不一样
沉淀硬化:指金属在过饱和固溶体中溶质原子偏聚区和(或)由之脱溶出微粒弥散分布于基体中而导致硬化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如奥氏体沉淀不锈钢在固溶处理后或经冷加工后,在 400~500℃ 或 700~800℃ 进行沉淀硬化处理,可获得很高的强度。 即某些合金的过饱和固溶体在室温下放置或者将它加热到一定温度,溶质原子会在固溶点阵的一定区域内聚集或组成第二相,从而导致合金的硬度升高的现象。
回火:将经过淬火的工件重新加热到低于下临界温度的适当温度,保温一段时间后在空气或水、油等介质中冷却的金属热处理。或将淬火后的合金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保温若干时间,然后缓慢或快速冷却。一般用以减低或消除淬火钢件中的内应力,或降低其硬度和强度,以提高其延性或韧性。
两者的机理是不一样的,前者(马氏体不锈钢或者沉淀硬化不锈钢)相当于析出强化而后者(合金钢、碳钢等)通过组织的转变来强化或者优化综合性能
四、不锈钢时效硬化处理?
硬化处理不锈钢的方法:
一.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后卡进行渗氮表面强化,在压强100~150KPa,处理60~100分钟即可得到厚度10~30 u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显微硬度达到IOOO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耐磨性提高了2~3倍。
二.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后卡进行快速渗碳表面强化,在压强100~150KPa,处理60~100分钟即可得到厚度10~30 u m左右的高硬度的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显微硬度达到900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耐磨性提高,抗咬合性能得到改善。
五、304不锈钢硬化处理方法?
304不锈钢的硬化处理方法如下:
1、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后卡进行快速渗碳表面强化。
2、在压强100~150KPa,处理60~100分钟即可得到厚度10~30 微米左右的高硬度的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
3、采用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
4、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碳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显微硬度达到900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耐磨性提高,抗咬合性能得到改善。
六、不锈钢表面硬化处理方法?
1.
利用低压等离子体辉光放电技术在350~450℃之间对奥氏体不锈钢后卡进行渗氮表面强化,在压强100~150KPa,处理60~100分钟即可得到厚度10~30 um左右的高硬度的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强化层.采用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及俄歇谱仪等对渗层进行结构分析表明,在处理温度低于450℃时,渗层为单相氮过饱和奥氏体固溶体层,显微硬度达到IOOOHV,与原基体材料相比,耐磨性提高了2~3倍。
七、沉淀不锈钢和普通不锈钢的区别?
沉淀硬化不锈钢也有称析出强化不锈钢,常用于核电宇航等工业,主要特点是一类具有超高强度的不锈钢。一般按其组织形态可分为三类:沉淀硬化马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半奥氏体不锈钢,沉淀硬化奥氏体不锈钢,也有的把第一类归到马氏体不锈钢,第二类、第三类归到奥氏体不锈钢。
八、如何消除不锈钢的加工硬化?
加工硬化的消除一般有以下几种方法:
1..再结晶退火:把冷变形的金属加热到再结晶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后冷却,使其发生再结晶的热处理工艺。在生产中采用再结晶退火来消除加工产品的加工硬化,提高塑性,残余应力也可以完全消除。在冷变形加工过程中间有时也进行再结晶退火,这是为了恢复塑性以便于继续加工。
2.固溶退火(铬镍不锈钢常用的方法): 亦即碳化物固溶退火, 一种将成品件加热至摄氏1010度以上而脱除碳化物沉淀(即从不锈钢固体溶液中逃逸的碳)的工艺, 此后将其迅速降温,通常是用水淬火, 所含碳化物返回不锈钢固体溶液中.固溶退火处理可应用于一系列的合金钢与不锈钢成分中. 对于300系列不锈钢铸件的固溶处理能产生一种没有碳化物杂质的均一的显微结构. 对于沉淀硬化合金铸件及锻件的固溶退火能产生较软的显微结构.
九、什么是应变硬化不锈钢?
1.1 应变硬化是通过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塑性变形(冷作)来增加强度和硬度。
在奥氏体不锈钢中,采用冷拉或其它方法通过把大尺寸的棒材或线材冷作到希望的较小的最终尺寸来产生该效应。任何合金中,可获得的冷作硬化的程度由该合金的应变硬化特性所限制。
另外,可产生的应变硬化的量进一步由工艺方法的变量所限制
十、316不锈钢表面硬化镀膜是什么?
不锈钢通过在工件表面形成超硬化合物膜层的方法,是大幅度提高其耐磨、抗咬合(抗粘结)、耐蚀等性能,从而大幅度提高其使用寿命的有效而经济的方法。目前,工件表面超硬化处理方法主要有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物理化学气相沉积(PCVD),扩散法金属碳化物履层技术,其中,PVD法具有沉积温度低,工件变形小的优点,但由于膜层与基体的结合力较差,工艺绕镀性不好,往往难以发挥超硬化合物膜层的性能优势。CVD法具有膜基结合力好,工艺绕镀性好等突出优点,但对于大量的钢铁材料而言,其后续基体硬化处理比较麻烦,稍有不慎,膜层就易破坏。因此其应用主要集中在硬质合金等材料上。PCVD法沉积温度低,膜基结合力及工艺绕镀性均较PVD法有较大改进,但与扩散法相比,膜基结合力仍有较大差距,此外由于PCVD法仍为等离子体成膜,虽然绕镀性较PVD法有所改善,但无法消除。由扩散法金属碳化物覆层技术形成的金属碳化物覆层,与基体形成冶金结合,具有PVD、PCVD无法比拟的膜基结合力,因此该技术真正能够发挥超硬膜层的性能优势,此外,该技术不存在绕镀性问题,后续基体硬化处理方便,并可多次重复处理,使该技术的适用性更为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