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爆发之谜?
一、苏德战争爆发之谜?
苏德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苏联和德国之间的一场惨烈的战争。以规模最为庞大而闻名的苏德战争,同时也是伤亡最为惨重、场面最为激烈的一场战争。追及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在感慨人性的贪婪同时又不得不赞叹人的意志力的强大。
想要清楚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首先得分析当时苏联和德国的国际关系。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在某种意义上意味着,苏联成为了德国仆从国,臣服于德国的同时,也成为了德国侵略其他国家的帮凶。并且,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不久,苏联就和德国共同划分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但是,苏联和德国的国际关系远没有看上去那么和谐,德国之所以和苏联签订和平条约,完全是权宜之策。
苏德战争爆发的原因,还应该归咎于德国法西斯意欲对外扩张,一统天下的野心上面。1941年,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携其仆从国向苏联发起进攻。其实,这场突然的进攻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突然,它是德国蓄谋已久的“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在对波兰、法国开战后,又征服了南斯拉夫、希腊、等国家。在同盟国土崩瓦解之后,德国基本上已经扫清了侵略苏联道路上的障碍,苏德战争就此爆发。
苏德战争的战役
1939年,德国对波兰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与德国瓜分波兰的苏联没有想到因此为自己埋下了一颗炸弹,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击苏联。作为二战中规模最大的战场,苏德战争有哪些战役?
由于持续激烈的战况和多方位战线的分布,很难一一细数苏德战争有哪些战役,只能说苏联战争有哪些战役是重要的。在德军处于主动进攻的战略时期,主要有明斯克战役、基辅战役。苏军由于没有做好防守的充分准备,基辅会战中很快被德军猛烈的攻势迅速割裂成几个孤立集团,混乱不堪,被围歼部队人数达65万,而进入基辅市区的德军还对当地犹太人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第一次的明斯克战役是德军在发动苏德战争后为了快速推进战争行程而开展的重点合围,德军的获胜使得白俄罗斯全境几乎沦陷,苏联西南地区的防线被突破,大批有生力量被歼灭。
直至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节节败退的颓势才有了转机,这场战役中苏军利用地理优势成功歼灭了轴心国部队。雄心不灭的德军在库尔斯克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好在苏军做好了严密的防备,希特勒重夺战略主动权的愿望落空。苏军抓紧时机发动了十次斯大林突击,把德军一步步逼退至柏林,直至苏维埃的红旗高耸在柏林国会大厦。
以上除外,著名的战役还有列宁格勒战役和莫斯科保卫战。苏军在这两场战役不仅成功抵御外敌,还拖住了德军的兵力,阻挡了德军的推进。
苏德战争的简介
二战苏德战争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战争最残烈、最宏大、最惊心动魄的苏联和德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的浪潮中,苏联人民以其顽强的民族精神,利用其独特的天气因素,战争了不可一世的德国,开始了法西斯战争的没落之路。
二战苏德战争开始1941年6月22日,在了欧州的侵略战争中,德国取得一系列胜利后,狂热冲昏了元首的头脑,他言而无信地撕毁了与苏联之间的和平协定,指挥德军带着它的跟随者按照计划去突然进攻苏联,大量的部队带有数量惊人的武器闪电般袭击了苏联,人类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大战开始了。
刚开始德国部队势如破竹,一层层突破苏联的防线,苏联不断失去大片土地,人员伤亡残重,苏联危在旦夕,直到1942年9月的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战争的胜负开始了转机。在德国和苏联的战争胶中,苏联可怕的冬天来临了。
对于斯大林格勒,德军久攻不下,而苏联无比严寒的冬天,让远道而来的德国士兵很不能适应,成千上万年轻的德国士兵死于寒冷,这也给了苏联人修整的机会,通过重新布置人力、物力,苏联红军怀着保卫祖国的崇高信念,激发出无比英勇的战争热情,给侵略者以迎头痛击,不仅把德国侵略者赶出了苏联,还一直打到了德国的国土,消灭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
二战苏德战争历时了四年的时间,双方伤亡极其残重,对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利比亚战争爆发原因?
利比亚的政权几十年来被卡扎菲家族掌握,获得的石油出口利润基本上都是进入了上层贵族阶级的手里,百姓手中基本都没有什么即得利益。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影响了利比亚的国内稳定发展。
民心不齐,社会阶级矛盾的突出,导致爆发内战。
美英法等西方国家趁机支持反对派武装,同时出兵打击卡扎菲政权,最后卡扎菲及其接班人穆塔西姆被杀身亡,利比亚战争结束。
三、抗日战争爆发概况?
抗日战争(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
国际上称作第二次中日战争(Second Sino-Japanese War)、日本侵华战争(Japanese War of aggression against China)。抗战时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起,至1945年结束,共十四年抗战。
1931年,侵华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完全侵占中国东北,并成立伪满洲国,此后陆续在华北、上海等地制造事端、挑起战争,国民政府则采取妥协政策避免冲突扩大。
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1941年12月7日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12月9日重庆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战。 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
中国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便是其对外扩张侵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战争是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日中两国国力的悬殊对比以及国际社会绥靖主义政策等多种因素作用的后果。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的迅速强大,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发展成为军国主义国家。
1894年甲午战争后,中国与日本签署了《马关条约》,日本利用条约中从中国夺得的赔款2.3亿两白银中的80%来发展军事,开始走上对外侵略的道路,并把“大陆政策”定为基本国策。
1900年,因为庚子事变问题,日本作为八国联军的主力之一,占领天津、北京,并利用《辛丑条约》在京、津一带驻屯重兵。
1904年到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攻克俄国建立的旅顺口要塞,并于对马海战中重创俄国波罗的海舰队,从俄国手中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特权,更加加强了日本的野心。
1910年日韩并合,更使日本有朝鲜作为侵略中国的跳板。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对德国宣战,入侵胶州湾的德国势力,进而占据山东。1915年,跟袁世凯签订《二十一条》,彻底取代德国在山东的特权。
1927年,中国国民革命迅速发展,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6月27日至7月7日,日本内阁在东京召开有外务省、陆海军省、参谋本部、关东军及有关中国问题专家等人参加的“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
随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又向天皇上奏了《田中奏折》,明确提出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
《对华政策纲领》和《田中奏折》的出笼,标志着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不可避免。
1928年6月4日,奉系军阀张作霖的专车开到皇姑屯车站以东的京奉、南满两铁路交叉点的桥洞时被日本人事先埋在桥下的炸药炸得粉碎,张作霖身受重伤后不治身亡。这就是轰动中外的“皇姑屯事件”。
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从而在世界东方形成第一个战争策源地。
1936年11月25日,日本与德国在柏林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翌年意大利也加入这个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的轴心国联盟,标志世界法西斯国家侵略联盟正式建立。
四、战争爆发哪些股票获利?
很多,军工方面的,如果可能的话,医药也会,你去趟叙利亚大概就知道答案了
五、抗日战争爆发时间?
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
抗日战争,简称抗战,指20世纪中期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
场民族性的全面战争。国际上称作第
次中日战争、日本侵华战争。抗战时 间从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开始算 起,至1945年8月15日结束,共14年抗战。
六、科索沃战争爆发的原因?
科索沃战争(Kosovo War),是一场由科索沃的民族矛盾直接引发、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推动下、发生在20世纪末的一场重要的高技术局部战争。其持续时间从1999年3月24日至1999年6月10日。
科索沃战争以大规模空袭为作战方式,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1800人死亡,600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2000亿美元。
科索沃战争是一场背景深刻、影响广泛的现代局部战争,对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战争结束后,俄罗斯彻底被挤出了在东欧的原有势力圈。
七、1998年什么战争爆发?
1998年12月16日
美向伊拉克发动“沙漠之狐行动”
1998年12月16日,就在离美国会众院开会表决是否弹劾克林顿不到20小时的时候,白宫突然对伊宣战。随着克林顿的一声令下,部署在海湾地区的美军战舰和轰炸机向伊拉克发射了二三百枚联合国武器核查。美国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即刻从克林顿弹劾表决转移到萨达姆的生死存亡。
美军此次代号为“沙漠之狐行动”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5点钟开始,早已待命在海湾的美军军舰对伊拉克的“军事和安全” 基地和设施予以毁灭性的打击,发射了数以百计的用卫星制导的巡航导弹,美海军的EA-6B飞机向伊军的防空阵地发射了反雷达导弹,以摧毁对美空军可能构成的任何威胁。随后,美军轰炸机及英国战斗机从空军基地及航空母舰上起飞,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的轮番轰炸和袭击。袭击开始后,美国总统克林顿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表示他已下令对伊拉克实施猛烈、持续的多轮空袭以惩罚萨达姆继续阻挠联合国对伊拉克的武器核查。
美空袭开始时,伊拉克正是星期四凌晨一点,巴格达的大街空无一人。在美国警告将打击伊拉克不久,空袭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安静的夜空,伊拉克电视台停止了正常节目,转而播放爱国歌曲及伊拉克军人手拿机关枪手榴弹演练的镜头。大约在零点49分,人们听到伊拉克防空炮火声,桔黄色探照灯把夜空照得很亮。在伊拉克时间星期四凌晨一点左右,美空袭开始。巴格达的枪炮声变得密集,外国记者所在的大楼玻璃被震得直响。有报道说,美国的导弹袭击至少已造成2人死亡和30 人受伤。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一份声明中号召伊拉克人民“抗击真主的敌人、国家的敌人、人类的敌人”。
美国这次对伊动武的直接原因是联合国特委会主席巴特勒在其给联合国的报告中认定巴格达没有遵守其上个月做出的与联合国全面工作的诺言,继续设法限制武器核查工作。前一个月,克林顿在宣布暂时取消对伊空袭的命令时曾提出了5个条件,要求伊拉克无条件接受核查。最近,美指责伊阻挠核查,藏匿可疑资料,刁难核查人员,表示对伊拉克一而再、再而三违反其与联合国的协议已失去耐心。
美国酝酿对伊动手已有多年,但这次决定动手也就是16日上午的事。午夜才从以色列飞抵华盛顿的克林顿没休息,一早就到白宫地下的“形势厅”与等候在那里的国防部长科恩、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伯杰等国安会成员研究伊拉克局势。当克林顿从“形势厅”走出时,有关空袭的计划和决定已经做出。克林顿当天除了起草电视讲话稿外,还和包括英国在内的美国主要盟国领袖进行了交谈磋商。近来一直游说国会不要弹劾克林顿的副总统戈尔电话通知美国前总统福特、卡特及曾领导指挥1991年海湾战争的布什对伊动手的决定。美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则忙于给许多国家的外长打电话说明情况。而在此之前,巴格达时间星期三上午,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就已开始撤离巴格达,他们乘坐联合国的专机飞往巴林。
克林顿选择这个时间空袭伊拉克是否与众院周四弹劾表决有关,成为此间热门话题。为了消除国会的疑虑,克林顿派国防部长科恩及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谢尔登到国会山向众院两党议员介绍这次军事行动的考虑。虽然议员们普遍支持克林顿下令袭击伊拉克的决定,但一些共和党议员仍公开质疑克林顿在面临弹劾前夕对伊动武的动机,经常批评克林顿对萨达姆太软弱的参院多数党领袖洛特今天表示,动武时间及克林顿的政策都让人有疑问。而众院多数党督导迪莱表示,有关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进行军事打击仍有许多问题有待回答,他甚至说:“在对伊轰炸时为什么就不能搞弹劾表决?”不过一如美国政治传统,在战争期间,两党议员都会把党派斗争暂时放到一边,一致对外,大多数议员周三纷纷表示支持克林顿的对伊动武。
八、也门为什么爆发战争?
国内政治争斗和外国势力的加入,造成了也门战争持续不断。也门爆发内战的起因是2009年外部势加入的阿拉伯之春引起的,随后海湾地区各教派的加入使内战向更加复杂的方向发展。
九、形容战争爆发的成语?
1、一触即发[yī chù jí fā]: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2、剑拔弩张[jiàn bá nǔ zhāng]:张:弓上弦。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3、箭在弦上[jiàn zài xián shàng]: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4、千钧一发[qiān jūn yī fà]:千钧重物用一根头发系着,比喻万分危急或异常要紧。
5、如箭在弦[rú jiàn zài xián]:箭已搭在弦上。 比喻势在必行。
十、越南抗法战争爆发时间?
1946年中国当时撤出越南,法国人卷土重来,越南人随后把重心放到对抗法国人身上。
胡志明本想和法国展开和平谈判,希望和平获得越南的自立,但法国还是想夺回印度支那重新殖民。因此法越全面战争于1946年12月爆发。